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金庸小說的「十全武功」(下)

六脈神劍
若 說《天龍八部》中,最具王者霸氣又瀟灑的武功,一定是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六脈神劍分別為少商劍、商陽劍、中沖劍、關沖劍、少沖劍和少澤劍。在天龍八部的 設定中,這根本不算是正常人可以練成的武功,天龍寺一眾高僧,包括可以隔空點穴的大理王段正明,也就可以掌握到六脈的其中一脈,而最強的枯榮大師,也只能同時運用兩劍,可見六脈神劍對練功者的內功要求是如何的苛刻!

在段譽身上,六脈神劍這種bug一樣的武功,作者也給了他一種限制,段譽的武功時靈時不靈,除了凌波微步和小部分的北冥神功外,他的六脈神劍只能在特定的時 間可以充份發揮,相信是為了避免書中三個主角的武功,在一開始便相差太遠。不過此功稱號「天下第一劍」,若論威力定不輸於降龍十八掌。君不見降龍十八掌在 《射雕》和《倚天》,只能和六脈神劍的入門武功一陽指齊名?

七傷拳
七傷拳是崆峒派的絕學,可是並不在「崆峒五老」手下成名。反而在手底下震驚武林,連少林寺「四大神僧」「見聞智性」中的空見神僧,也是死在其拳下,如此輝煌的戰績,加上狠辣的手段,令金毛獅王在武林令人聞風喪膽。 

什 麼是「七傷」,七傷拳的總訣是:「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傷肺摧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魂魄飛揚!」在書中說道,凡練此拳若內力不夠,便會對身體造成「七傷」,這七傷包括五臟和陰陽二氣,而書中也有描述謝遜行事如此狂妄與乖戾,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練七傷拳令「心脈」受損。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八 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是逍遙派三老中,天山童姥所修練的內功,正正是因為這內功,令天龍八部的武功描述接近於玄幻小說的水平,因為天山童姥在書中以九十六的高 齡,回到十多歲時的外貌,令烏老大等人偷上靈鷲宮也認不出童姥的盧山真面。更可怕的是,童姥回復武功的方法程序,是每練一天,便可以回復一年功力,在十多 歲的時候,便足以秒殺江湖上的一般好手加上其他接肢換眼角膜的手段,簡直是神乎其神。

另外在網上的一個post中看到計算公式,假設童姥繼續練下去,她的壽命上限將會是10986+30*26=11766年,因此第三版改名為「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也是有道理的。

計算公式: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7/1/23992.shtml


九陰真經
《射 鵰英雄傳》的故事,均源自一本武林秘笈,那就是九陰真經。九陰真經以現今的「潮語」來形容的話,就是「屈機」,華山論劍中五大宗師各擅勝場,但無論一陽指、降龍十八掌、彈指神通還是蛤蟆功,在九陰真經前都顯得有點粗淺。九陰真經的特點在於其博大性,內功、外功、心法、治療無所不包,比如說梅超風的九陰白 骨爪,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而且修練不得其法,但「鐵屍」梅超風憑此卻足以橫行江湖,甚至連號稱「玄門正宗」的全真派大弟子,丹陽子馬鈺都說不是其敵手; 一燈大師為黃蓉療傷後,本來要五年恢復,但得到九陰的總訣後,三個月就可以功力如初;在神鵰俠侶中的郭靖大俠,在降龍掌上融入九陰內功,更是打得尹克 西.、尼摩星、金輪法王等西域高手叫苦不迭。

作 為金庸小說中知名度最高的神功,也有一個很有趣味的地方,就是根據易學原理,「九陽」可以成立,但「九陰」則不然,因為陰數最多只能「六」,不過若第四版 改叫「六陰真經」相信絕大部分讀者也是不能接受的,看來還是將錯就錯吧。以金庸本身的說法:黃裳就喜歡叫「九陰」,你打得過他嗎?


長拳十段錦
作 為「十全武功」的第十項,這是現實中存在的中國武術「十段錦」,在金書中十段錦是碧血劍主角袁承志,在拜華山劍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後所學的第一套武功,在 江湖中尋常不過,袁承志也早學過,但在華山派大宗師的手底下,當然也是不同凡響,令小袁承志獲益良多。從中可能想帶出一個道理,就是普通的技法在久經錘練 下,也能脫變成另一種東西,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被人所忽略的《俠客行》(下)

上回http://wu-world.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0.html 說完了《俠客行》的特色和在電影、電視界上被人忽略的情況,現在我再說說小說中重要角色──石破天的武功。


 
黃玉郎漫畫版石破天


主角石破天的身世是金庸小說中最為複雜,武功亦是眾多角色中武功最有特色的。他出場時並沒有名字,只有「狗雜種」的稱呼,到了十三歲那年,他意外地遇上石氏婦、雪山派眾弟子和「摩天居士」謝煙客等人,因而展開他武學之路。謝煙客為履行玄鐵令的誓言,將狗雜種帶到摩天崖上,並誤導他學習泥公仔上的「炎炎功」,要引得他走火入魔而死,但事與願違,這反造就了石破天一身內功根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MjcyMzg0.html  炎炎功 13分27秒

謝煙客教導石破天時把武俠次序調亂,由深開始,以使狗雜種不時會有腹痛、忽冰忽熱的感覺,最後更因內功的混亂而昏迷不醒。幸好長樂幫的人誤以他是幫主「石破天」將其救回,其後天在走火入魔之際,被來尋仇的部下展飛擊中內功聚會處「膻中穴」,硬生生的把石破天的的陰陽內功融合,水火既濟,使這兩種純陰純陽的內功非不再危害他身體,反而激化成一門從未有的古怪內力。亦因為內力的增強而未能加以控制,以使石破天把白鯨島主大悲老人送贈的十八個泥偶弄破,但反而使少林罕世武功「羅漢伏魔神功」得以重見天日,石破天因奇異的內力,在三天之內將常人需練數年或數十年的神功練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MjcyMzg4.html  羅漢伏魔神功 11分40秒


「狗雜種」 既然接受了「石破天」的身份,自然也要承繼真正的石破天,即石中玉所遺留下來的麻煩事,而亦因這此麻煩事令石破天的武功愈加精進。「丁家擒拿手」、「上清觀劍法」、「雪山劍法」、「金烏刀法」等,都是石破天在江湖遊歷時所學到的,而說最有特色的莫過於俠客島上的奇武功。當石破天和賞善罰惡二使相與後,便飲了他們的「陰陽毒酒」,不但對身體沒害,反使內力大加提升,及後在俠客島上替很多人喝了對習武之人有益的臘八粥,令其武功更上一層樓。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MjcyNDcy.html  賞善罰惡二使相與 2分48秒


在俠客島二十四石室中,分別刻有以蝌蚪文寫成的李白《俠客行》及《太玄經》,而這這些詩句當中每含神秘的武功,很多在島上多年的武俠、義士都未能參透當中的奧秘。但由於石破天目不識丁,無法李白詩句的含義,卻注意到蝌蚪字的形態,因而習得了當世第一武功「俠客行」,打敗俠客島的龍、木島主,其內力之強幾乎讓洞穴坍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MjcyNTMy.html  習成「俠客行」29分01秒



總結石破天的武功只以用一個「奇」字來歸納。由他不願習武,至被謝煙客強行學「炎炎功」起,武功與石破天便結下不解之緣,隨著他在江湖的遊歷,使其習到各家各派高深的武學,最後更因為目不識丁,反而習得神秘的「俠客行」,可見他所有的武功都是無意中,毫不費力的習成,可算是「奇」中取勝。再者,石破天待人沒有心機,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但卻又心地善良,與其他金庸小說主角如楊過、張無忌及袁承志等有很大差別,這就造成《俠客行》作為金庸小說一個奇類的特徵。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新派武術 - 套路


承上文所言,新派武術既有競技性,其實又有表演性,通過套路去表現出來。




甚麼是套路?又來看看以下一段影片:


這就是套路,用一般人看武術的角度,就是說「完整地由始至終地打一套拳、打一套劍、打一套刀法等等」,這就叫套路。

還是很難理解嗎? 不妨用現在空手道、體操及跳水的評分規則去想想,就明白武術也是這回事。




空手道的比賽之一,通過演練一個套路及一連串動作,達成一個「整體」去評分;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體操之中尤其是自由體操項目,最能顯示出運動員所演練一套已編排好的動作及難度,這些內容乃由多種動作組成,而組成一個「整體」;


跳水的難度動作,組成一個「整體」去進行比賽,給予許分。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在武術上,這個整體,就是「套路」。



其次,就是有表演性質,看看影片吧:(這回暫時不多說)


新派武術,就是主要利用比賽形式進行,一般偏向藝術性,以套路運動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現在我們一般看的武術表演及活動,大部份都是新派武術。

下一回,教你如何欣賞新派武術。

金庸小說中的「十全武功」(上)

金庸小說中的「十全武功」(上)
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招式很多,在各方面都可以看到作者的修養與對作品所花的心思,金庸小說中最出名的固然是降龍十八掌,但其實關於數字的武林秘笈,又何只降龍十八掌?今天讓我湊齊有一至十數字武功,讓大家重溫一下金庸小說的精采場景吧!

一陽指
相 信大家對大理段氏的一陽指,並不會陌生。在射雕英雄傳中,南帝一燈大師以一陽指與其他四大宗師華山論劍,成為「五絕」之一,因此一陽指威力強大固然不必 說,另一方面,一陽指對於武功人士常見的刀傷內傷極具療效,故此可謂殺人放火、行走江湖的必備良功,亦可參考周星馳版韋小寶的「火槍一陽指」。

兩儀劍
說 起這個兩儀劍,在小說《倚天屠龍記》與《碧血劍》中,都是打醬油的武功,主要目的都是用來映襯主角的神功蓋世,話雖如此,若說來頭,這卻是源於中國土生宗 教「道教」的概念,有曰無極生太極,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當然,這武功若在主角的手中,定必又是一套神功。

三無三不手
這三招招式,乃創自古墓派的李莫愁,李莫愁是小龍女的師姐,因為遭到情郎拋棄而成為大魔頭,根據金庸自身對這三招狠招的詮釋 :

第一招無孔不入,是向敵人周身百骸進攻,雖是一招,其實千頭萬緒,一招之中包含了數十招,竟是同時點敵全身各處大穴。
第二招無所不至,點的是敵人周身諸處偏門穴道。
第三招無所不為,這一招不再點穴,專打眼睛、咽喉、小腹、下陰等人身諸般柔軟之處,是以叫做「無所不為」。

從以上三招可以看出,在江湖中,男俠還是少惹女俠為妙,尤其是情場失意的女俠。

四言詩劍
這 是「十全武功」中,最具書卷氣及最為浪漫的一套武功,乃楊過接收了朱子柳以書法入指法,而把詩歌融入劍法,用以對抗絕情谷谷主公孫止。在楊過把詩一句句唸 出來的時候,劍法隨之而變,或靈動流轉,或大開大合,楊過可謂用得揮洒自如。其實,據我的估計,用這四言詩劍法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帶出後來的幾句:「煢煢 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五行六合掌
五行六合掌,是《俠客行》中長樂幫副幫主貝海石的得意武功,在長樂幫總壇用此大發神威,曾把一眾雪山弟子輕易擱倒。不過,在摩天居士謝煙客碧針清掌大成之後,五行六合掌被謝煙客的碧針清掌全面壓制,看來貝海石的武功還是如書中所估計一樣,有點「病夫」水平。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被人所忽略的《俠客行》(上)

每當大家說起金庸,總只談及他受大眾歡迎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在他所創作的「飛天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駌」十四本小說中,有大多數都被改篇成電影、電視劇、漫畫等,但乃有不少作品是被大眾所遺忘的。有見及些,從這個星期起,我將會分享一些較少人提及的金庸小說,如《白馬嘯西風》、《連城訣》等,現在就先由《俠客行》開始。

《俠客行》初次發表於1965年,當中內容的套路是金庸小說中較為特別,而創作的靈感是源於李白的同名詩: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


小說主要圍繞著一名不明身世的少年--石破天在江湖的經歷,而獨特之處是故事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依估計應該在宋代與明代之間;故事中亦沒有金庸小說中故有的官民衝突,主要集中在江湖的紛爭,這樣既令情節明快直接,亦令整套小說的武俠味更重;再者《俠客行》內主角的感情關係亦沒有金庸其他小說中的明顯,如石破天與白阿綉或石清與閔柔,這兩對情侶夫妻,但給讀者的感覺卻是有一種清淡如水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故事最後採用了一種否定結尾,只留下「我是誰」的問題,沒有明確交代石破天的身份,令讀者產生無限遐想。可見《俠客行》是一部金庸小說中的特別之作,而且由多個問題組成的故事,但因於故事內有很多的不明確性,令人看起來不易明白,加上重俠義少愛情的內容,以致這部小說的知名度遠低於金庸其他的小說,亦最易受到大眾的忽略。

金庸很多武俠小說都被多次改篇成電影、電視劇,但《俠客行》因為知名較低,所以改編作品亦因而較少。小說面世以來,只曾一次改編成電影和三部電視劇,數量遠比金庸其他小說少。1982年導演張徹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由王力、郭追等人主演,全戲以男性角色作為主導,剛陽氣息濃厚,而砲影能把整部小說濃縮成八十多分鐘的電影,內容卻多能跟從原著,這表現出導演深厚的拍攝功夫。


三部電劇分別由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所拍攝。台灣的中華電視台在1982年拍攝了《俠客行》的電視連續劇,由剛剛開始走紅的香港演員莫少聰主演,可算是第一部改編這部小說的電視劇。到了1989年,香港的無線電視拍攝《俠客行》電視劇,由梁朝偉主演,這亦是他最後一部的電視劇作品,由他一人分演石破天和石中玉兩兄弟,而這劇的劇情也大加修改,與原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石破天與石中玉合作、貝海石是奸角等,雖然如此這部劇亦成為梁朝偉著名的影視作品之一。2002年,中國大陸內蒙古電視台才拍攝相關小說的電視劇,由吳健主演,劇情內容與1989年版的相若,但流傳的範圍不廣,所以較少為人熟悉。


                1985年台灣版《俠客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1NTEyOA==.html

                1989年香港版《俠客行》
















               2002年中國大陸版《俠客行》

由此可見,《俠客行》這部小說在金庸系列中屬於人知名度較低的作品,但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被改編至毫無新意的時候,編劇實可以多加留意這些被大眾所忽略的作品,而這小說的劇情錯綜複雜,而且角度之間的衝突矛盾複雜,是為電影、電視的上佳素材,希望日後能再看到《俠客行》能再次被改編,使大眾能在不同的媒介欣賞這部出色的作品。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重看《大刺客》:聶政背後的女人(下)


        之前談過聶政的親人了,現在來談談聶政的愛人——夏嬰。夏嬰這角色在《史記》中是沒有的,所以是導演為了豐富情節而加進去的。畢竟,在任何類型的電影中,愛情是最扣人心弦的。因為這角色是創造的,所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導演把她設定為深愛聶政,而且不惜付出一切的女人。

        在電影的前部份,夏嬰在與聶政的兩次河邊約會中,表明了她的「願望」。第一次約會時,她說:「我覺得還是做平民好,天下、國家這些大事,我們管不著,也不用去管,只是安安靜靜的過日子。」第二次約會時,她說:「我只想,我們這一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過,即使苦一點,也心滿意足了。」當聶政提到要給她榮華富貴時,她說:「我不稀罕這些,我只想能夠像今天晚上一樣,穿著粗樸的衣裳,躺在野地上,看著天上的星星……」

第一次約會時,夏嬰說著自己卑微的「願望」。

從這些話語中可見,夏嬰只想當一個平凡女人,過平凡日子,但聶政卻不是。到這裡,又要讚賞一下導演了,導演把夏嬰設計成一個追求平凡的女人,一個只要平平安安過一生的女人,這與聶政的闖一番大事,保家衛國的理想成了強大對比,一個顯得渺小而卑微,一個顯得宏大而有遠見,襯托得聶政更加英偉、勇敢。另一方面,夏嬰也是聶政的聆聽者,我們能得知聶政的理想抱負,全是因為兩人的對話。這就是導演的厲害了,明是告訴夏嬰,像是閒聊,實是在告訴觀眾。

第二次約會時,聶政說要給夏嬰榮華富貴。

到最後,聶政要替嚴遂刺殺韓傀時,他才去找夏嬰。夏嬰得知後,哭成淚人,她知道聶政將不會再回來,但最後她還是願意說聶政去,為何?只因這是聶政一輩子的理想,為天下百姓做點事情。就這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聶政刺殺成功,自己也壯烈犧牲,聶姐為了能令聶政名留青史,也自殺了,夏嬰則為保存聶家血脈,隱姓埋名。

夏嬰含淚目送聶政離開。

夏嬰的設計,是讓人既同情,又憐愛的,我想大部份女觀眾都會有心有戚戚然,在心中也有疑問,她對聶政的一往情深,值得嗎?她對聶政的愛,並不讓人看出理由,是青梅竹馬,還是兩情廂悅?不知道,只覺得她甫出場就是屬於聶政的。而最替她不值的,是她等了一般時間,幸福時間卻只有幾天,她卻說這幾天就是他們的一生,他們這幾天比別人幾十年都幸福。天啊!看到這裡,我真的無言了。聶政有如此深情的女子,也不枉此生了,反正他以英雄式告別人生,名留青史,無怨無悔了。可是那些剩下的女人呢?一個為她死,一個抱著那幾天的回憶度過餘生,死了倒好,活著的比死去的痛苦。

本以為這樣的女子在現代已經絕跡了,誰料到最近在各大傳媒中又見一個,她共出現了三次,卻已見她的忠烈情深。第一次,她面對傳媒說原諒丈夫的「感情缺失」,她全力支持丈夫,這比夏嬰的一往情深更深,畢竟,聶政心中只有夏嬰。可這個女人呢?願意原諒和寬恕丈夫,手牽手,面帶笑容地接受,並讚賞丈夫的誠實,我只能說聲佩服。但還是想說句,他只是瞞不了,瞞得了還誠實嗎?

第二次,她哭著面對傳媒,承認僭建是她的主意,與丈夫無關,她哭是因為感到內疚,連累了丈夫。看到了,只是懷疑那眼淚是內疚還是委屈。她這般忠烈的行為,冒著坐牢的風險出來承認,我還是佩服。

第三次,她早早地去電台,回應丈夫私生子的傳聞。可憐的女人,你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無私?我徹底無言了。

這女子叫郭妤淺,現在提提,好讓她名留青史,至於她那無肩膀,無腰骨的丈夫是誰?我不屑去提。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重看《大刺客》:聶政背後的女人(上)


        《大刺客》可謂張徹的代表作了,電影中張徹對美學的重視、情節的舖排、選角的慎重、服裝的要求、對史實的堅持,不得不說,以當時的技術,真的是「超晒班」,也與張徹的一貫風格不同。但以上的各點,也不是今天的主題,今天的重點並不放在聶政身上,而是聶政背後的女人。

        聶政(王羽飾) 背後有三個女人,包括聶母、聶姐榮(李香君飾) 和情人夏嬰(焦姣飾) 。聶母對於聶政能成之大刺客,或說能完成理想大業並無貢獻,反而是一絆腳石。但這也是無可口非的,這是母親對兒子的感情與牽掛,試問有那一個母親願意看著兒子去送死?所以聶母在嚴遂(田豐飾)送黃金來的時候,才會斷言拒絕。

聶母斷言拒絕嚴仲子的黃金,不願為富貴斷送兒子的姓命。

聶母最大的功用,是襯托出聶政的孝子形象。在聶母剛出場時,聶政鞠躬回答聶母問題,這讓觀眾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接著,聶政當屠夫時,路見不平與官兵打鬥,會因聶母的叫喚而罷手不打。可見,聶政願意為了母親放棄闖天下,做大事的理想,甘願做一個屠夫。直到他的母親過世,姐姐出閣後,他才協助嚴遂報仇,刺殺韓傀(黃宗迅飾)

聶政對母親恭敬的態度,獲取了觀眾的好感。

聶政對母親十分尊敬,不會違背母親的話。

聶政與其他大俠不同,在其他武俠電影中,大俠或俠客多是沒有家庭負累的,也不願被家庭所牽拖,但聶政卻是甘願為家庭放下理想,可見他忠肝義膽之外,也是顧家的孝子。在《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記載了聶政對嚴遂說的話:「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可見,聶政的孝子形象和刺客的風骨,是司馬遷賦予的,但張徹在電影中加入了細膩情節,加深了聶政的孝子形象,這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巧思了。

接下來,要談的是聶姐。聶姐在故事中,不是最重要的,卻不能沒有她。如果說聶政是孝子,那聶姐就是孝女了。這在聶政當屠夫時,她的一番話中可見,她說:「到齊國來這一年多,這種殺豬的買賣,你做不慣,我知道你很苦,不過媽年紀大了,經過那場驚嚇,我跟她老人家老了很多,你什麼都要忍耐一下。」話中建立了她孝順的形象,也可見她對弟弟的關愛和心疼,並對弟弟不能闖一番成就感到無奈。

榮跟聶政聊天的一幕,可見姐弟間友愛之情。

而她為何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呢?是因為她對聶政能夠名留青史的貢獻,聶政能留名在史冊上,相關人物有兩個,一是嚴仲子,二就是聶姐了。聶政去刺殺韓傀後,怕累及家人,特地不表露身份,自殺前把自己毀容及自掏出腸,讓人難以辨認。聶姐知道後,前往認屍,並把聶政的姓名、貫籍等都說出來,讓聶政能留名青史,讓後人讚頌,然後自殺死了。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稱她是「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雖然沒有自殺壯烈,但去認屍這行為,本就難逃一死,可見聶姐不只是孝女,也是烈女。

聶姐在聶政屍前把聶政的身份說出來,為聶政留名青史,自己也壯烈犧牲了。

新派武術 - 競技性

上一回(武術-新派與舊派),我們說到「武術」分兩個方向發展,一個轉向體育發展,叫做新派,一個繼續保留原有的傳統,具文化精神及原來格鬥對打的方面,叫做舊派。


今回,簡單地說說新派武術。

顧名思義,新派武術是相對於舊派(傳統),今時今日不妨將它歸為一種運動項目,從體育的角度中看,又稱為競技武術。之所以加上「競技」兩個字,正因為這種運動項目具有競技性和表演性。 


(李連杰1978年出道前的長拳武術比賽)

甚麼是競技性?就是一較高低,有高低之分,有體育精神,有戰勝別人的鬥志,有爭取向上向前的熱血幹勁。不過,新派武術的競技性,並不是中國以往的打擂台,要非死即傷,要硬碰硬的,它是在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下進行競技。因此,現時的新派武術都有比賽,及一系列的規則,設立裁判評核套路的標準,來決定誰勝誰負,誰高誰低。


(待續)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武術 - 新派與舊派


上回,說到武術和功夫的分別。今回,談談新派和傳統的「武術」。
(注意:這裡是指狹義的武術,即沒有中國以外的武術類別)


中國武術是源遠流長的。

從漫長久遠的年代演化發展,今時今日的中國武術概念和範圍,與古代的已有不少差異。原本軍事用途及格鬥為主的「武術」,至今普遍被判斷為一種普遍民間藝術,或認同是一種體育項目。


與此同時,中國武術分成兩路方向發展:

(1)體育運動項目,稱為競技武術或新派武術(現今統稱武術),偏向藝術表演的性質,以套路運動進行,在於演練及提高素質水平。


(2)一種繼續完全保留著原有的武術表現形式,稱為傳統武術(又稱上回所說的功夫!),這裡對應新派,乾脆稱為「舊派武術」,以攻防技擊為主,在於實用打倒敵人,以格鬥運動為主。



以下的是第(1)種還是第(2)種?


總言之,現時中國武術的定義不一,眾說紛歧。

坊間有關中國武術的書籍,也對武術有不同定義,自然歷史上一些有關軍事用途或活動如「角抵戲」、「干戚舞」、「武舞」,是否屬於武術範圍和內容中,難免出現小同大異的爭辯。


儘管如此,兩者所涵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有很大的差距,但本質屬性是一致的,本同而異末,殊途而同歸,《武術》(體育院校函授通用教材)一書因此對武術有一個兼容兩面的定義:「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下一回,新派武術。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水滸傳》的動詞/動作?


中國四大名著中,最講求俠義,最推崇武藝的,使是《水滸傳》。這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初名《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是施耐庵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水滸傳》有很多打鬥場面,而這小說能流行數百年之久,並非只因內容吸引,當中所使用的描述手法更是令人刻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現在我以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為例子,從詞語運用的角度來看《水滸傳》中的動詞使用,希望令各位能對這部古典名著有新的看法。

「武松打虎」《水滸傳》中著名的「武十回」內第一個故事,主要講述武松的事跡,當中的動詞可以用淋漓盡致來形容,把武俠整個武夫形象翊翊如生地表現出來。很多人看武松打虎時,都只注意他與老虎打得天翻地覆的過程,但我認為這故事中最精彩的卻是用來形容武松隨身「梢棒」所用的動詞。作者在文中單單對武松使用「梢棒」的動作就用了十二個動詞來表達:

武松縛了包裹,了梢棒要行......背上包裹,了桿棒......武松了梢棒,下席坐了......武松入到裡面坐下,把梢棒......前後共吃了十五碗,了梢棒......梢棒便走......武松了梢棒,大著步,自過景陽岡來......將梢棒在肋下......一隻手著梢棒......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梢棒在一邊......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那條哨棒在手裡......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起梢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 從半空將下來......在枯樹上,把那條梢棒做兩截,只得一半在手裡......武松將半截棒在一邊......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那打折的棒橛,在手裡,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了一回」

從上面可看到平平無奇的「梢棒」,作者也能用「」、「」、「」、「綽」、「提」、「綰」、「拿」、「輪起」、「劈」、「打」、「折」及「尋」等動詞來修飾,令人物在使用這枝捧時不會只有單調的重覆,產生多種不同的動作,令所描述的對象更加生動。《水滸傳》中多用相同詞性而不同意思的詞語來描繪事物,使文章不會枯燥乏味,內容亦會因而多元化,讀者看起來就會更有趣味。

  我們又從現兩套《水滸傳》電視劇看同一個場面中對武松打虎的描述:

                      1998年版水滸傳
                












  

                    2011年版新水滸傳 
 














 1998年版本的《水滸傳》相信是大家都耳熟能詳,而2011年的新版就是現今熱播的,兩套劇集都大致按照原著中的場面。從視覺感觀上,劇集都能做到生動刺激,仿如真實博鬥,但這些畫面只用「舉」、「打」等畫面帶過「梢棒」, 較小說中的描繪就相形簡單。從這裡可以知道,視覺畫面確是最簡單刺激人類眼球的媒介,但觀眾所能接收到的可能只是一些簡易、直接概念,對了解故事中所表現的內涵有所缺少。所以從小說中對「梢棒」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書面語言看似平板生硬,但只要懂得詞語的運用,書面媒體亦可以令人有豐富的動感,所以《水滸傳》能成為中國小說的經典是不無道理的。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功夫=武術?(下)

大致說了武術與功夫的分別,看看最近的兩個節目,用詞是否恰當?

圖片(註1,2)


最近香港電台有「功夫傳奇」的資訊節目。
以功夫為名稱是正確的,因為整個節目都偏重於講述中國各地方「武」有關格鬥對防。
同樣,也可改為武術傳奇,因為所說的都是廣義「武術」的定義。



(功夫傳奇介紹,影片來源:Youtube)
註3

之前TVB有「功夫新星」的電視節目
以功夫為名稱是錯誤的,因為整個節目並沒有格鬥成份,只有偏重於武術修養、套路及武鬥演技。
節目理應改為「武術新星」,以「功夫」新星為名。
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知道,它們在播放武術元素的節目而已。

(功夫新星節目冠軍,影片來源:Youtube)
註4


若果你要問人有關習武的問題,不妨問:
「你學武術的嗎?」
「你學的是中國武術嗎?
「你學的是中國武術的甚麼?」


這樣,就不會弄錯了。


註1:http://www.google.com/url?source=imgres&ct=img&q=http://www.stephenau.com/works/drama/kungfu_quest/kungfu_quest_poster.jpg&sa=X&ei=EH15T5n-K-6jiAfR59zNBA&ved=0CAQQ8wc4AQ&usg=AFQjCNEHuVW6hQXXOHvxSalboRAe-b6n6A
註2:http://www.google.com/url?source=imgres&ct=img&q=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b/bb/%25E5%258A%259F%25E5%25A4%25AB%25E6%2596%25B0%25E6%2598%259F.png/598px-%25E5%258A%259F%25E5%25A4%25AB%25E6%2596%25B0%25E6%2598%259F.png&sa=X&ei=NX15T4CJHKejiAewgsz3BA&ved=0CAQQ8wc4AQ&usg=AFQjCNF-Lovw3efv1GUEt-Vzs3JGzQZFhw
註3:http://www.youtube.com/watch?v=ykzi6ftqQFc&feature=player_embedded
註4: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i7OqVq-ig&feature=player_embedded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四大名捕的紅顏知己-冷血、追命篇

繼上篇看過無情鐵手的紅顏知己,我們來看看冷血和追命的愛情中出現過哪些女子。

四大名捕的紅顏知己-鐵手、無情篇可見於此

追命
小 透-追命的初戀,味螺鎮雷家丫頭,嫁人後因不堪凌虐自盡
舒動人-「飽食山莊」莊主舒無戲之女,後成為皇帝妃子
吳離離-逃犯吳鐵翼之女,為幫父親脫離追捕,利用追命,發現真相的追命當眾立下「十天之內,崔略商若不能捉吳鐵翼歸案,當自絕於市」的重誓
花代珍-刑部殺手,與追命一同臥底於驚怖大將軍凌落石身邊,後因識破身份被殺
魚天涼-與追命有曖昧傳聞

追命是四大名捕年紀最大,江湖經歷最多的一位,自然感情經歷也較其他人多。追命和多個女子都有過糾緾,和離離一段孽緣叫好多人惋惜。但在他生命中烙下最深痕蹟的應該是小透,追命十一歲就開始喜歡的雷家婢女,為了能多看到她幾眼,他在雷家當了兩年長工,日子過連狗都不如也甘之如飴,小透嫁人的消息令追命黯然離開,卻不想是天人永隔。追命是為了查清小透的死而去當捕快的,也為了替小透報仇,幾乎連命也差點丟了。小透死後,每年的忌日,追命都會去拜祭她,在她墳前默默地喝酒、說話。

原著中被拍成影視人物出來的只有下圖3位,舒動人和小透的命運都一如書中所寫,但花代珍則比較幸運,能一改原書中殘忍被殺的命運,嫁給追命。《四大名捕鬥將軍》中,小透和舒動人同是周月飾演。


原著:



虛構:


冷血
凌小刀-冷血負責刺殺的驚怖大將軍凌落石之女,身份對立
習玫紅-習家三小姐

冷血在書中愛的都是大小姐,但一個身份對立,另一個則刁蠻任性,除了帶來麻煩外,什麼都做不好。想不到到了電視劇中,連拍攝方自己虛構出來的角色都少不了大小姐這種。《名捕震關東》中,范冰冰飾演的寧安公主,是不折不扣的大小姐人物,而且此劇的女子造型都走新奇路線,各個角色都頂著各種古怪頭飾和髮型走來走去,十分刺激觀眾眼球。

原著:

虛構:

《名捕震關東》的幾個女角造型



如有留意上面的資料,就會發覺冷血和追命在1988年台灣拍的《霹靂神捕》中的情人分別是鐵手和無情,台灣在改編武俠小說時都天馬行空,連金庸的小說也不能例外,蕭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在台灣電視劇中成了「你是風箏我是線」。溫瑞安的更不用說了,在溫瑞安筆下的一身正氣的七尺男兒,到了電視劇中成了柔腸百轉的女兒家情態,令喜愛四大名捕的書迷都哭笑不得,據聞溫瑞安有次來台灣看到電視上正在播自己寫的四大名捕,看到兩男兩女在談戀愛,問朋友那是誰?朋友說:「冷血、追命正在追求鐵手、無情。」溫瑞安嚇得幾乎滾下了床,他慶倖地說:「幸好那時不是在站木樁。」[1]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功夫=武術?(中)

承上文,功夫和武術究竟是否相等呢?
實際上,功夫和武術,各有廣狹之義。


廣義的功夫和武術
簡單地說,我們經常說人學功夫、練功夫,第一印象便是格鬥對打的,接著腦海會浮現一些拳種的名稱,甚麼虎鶴雙形拳啊、甚麼詠春啊、甚麼大聖劈卦啊等不同拳種,就會立刻從腦中聯想起,並掛在嘴邊。這裡大家所認識的,那是廣義的功夫。





武術也包含上述所言的,只是範圍更廣泛,幾乎指出其他國家的所有格鬥運動,例如跆拳道、柔道、巴西柔術等,都叫「武術」。(外國人談及中國的「武」,都會稱為武術和功夫,沒有分別,因為kungfu / wushu被譯成外國專稱,皆是指一義。)




簡言之,我們一談「功夫」,便具有中國式武術的專指性,「武術」則指世界中各種有關「武」學的普遍性。
圖片(註1,2)


狹義的功夫和武術
若果在「功夫」和「武術」前面再配上「中國」兩個字,那又有不同了。


中國武術的話,偏重於強調武術的修養道德及套路,包括了傳統武術和現代武術,包括了任何中國中所有的武術元素和內容。


註3


中國功夫的話,偏重於強調攻防意識和格鬥對打,以及傳統的拳種,即大家普遍認識的範疇,例如鐵線拳、詠春、地趟拳等。


註4

由於這牽涉到有關傳統與現代中國武術道路發展的問題,十分複雜,這次尚不提及。


要分辨功夫和武術,最大的分別在於:


(1)「武術」偏向談及各國的格鬥運動;「功夫」偏向談及中國的格鬥運動和拳種。
(2)談武術會讓人立時理解是「功夫」;說功夫,不會讓人知道你解作「武術」。
(3)武術包含功夫的詞義;功夫不能全盤代表武術的詞義。
(4)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我們會稱為功夫。現代體育項目方面,我們會稱為武術。
(5)中國武術泛指中國內所有「武」的內容和元素,偏向重視武德;中國功夫偏重派別,重視格斗對打。


因此,功夫和武術不是絕對相等的。

(待續)

註1:http://ww2.sinaimg.cn/woriginal/6a8b73f5tw6df8t524zzsj.jpg
註2: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uploadfile/200809/20080924210919979.jpg
註3: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RiwzoONFw&feature=player_embedded
註4: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cE-d-WCA0&feature=player_embedded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四大名捕的紅顏知己-鐵手、無情篇

四大名捕是溫瑞安筆下四個出色的公門人物,除書迷外,一般香港人對他們的認識大都始於TVB只是掛著同樣名字但跟書中面目全非的《少年四大名捕》。在書中,四大名捕是諸葛神候(諸葛正我)的四個弟子,各有所長,無情擅暗器,鐵手內功強勁,追命腿功驚人,冷血用劍是一絕。武功以外,英雄配佳人是武俠小說少不了的橋段,所以溫瑞安亦給四位名捕安排了數段情緣,目前看來只有鐵手和小珍一對有可能修成正果,其他多無疾而終或悲劇收場。下面就來看看他們在書中的紅顏知己,以及電視劇會找來怎樣的女演員來演繹他們的紅顏知己。

四位名捕的排行是按入門次序,而非年紀,所以自幼被諸葛神收養的無情是大師兄,基本資料如下:

在書中,四位名捕各自有過以下多位紅顏知己:

無情
姬搖花-「四大天魔」之首「魔姑」,圍攻武林四大世家之一的北城,與無情相愛相殺,最後死在無情手上,是無情生命中刻下最深烙印的女子。
丁小發-戲班女子,遭人利用,誤以為無情以權謀私,誣陷相依為命的哥哥,企圖施美人計殺無情,最後在無情的幫助下沉冤得雪
唐晚詞-毁諾城女子之一,後嫁與雷卷
仇烈香-即唐烈香,無情的初戀,暗器名家-「唐門」的女子(即後來的唐老奶奶)
王 飛-殺手

溫瑞安向來被人指最偏愛無情,所以在書中,無情是最多情感線的,然而原著中的紅顏女子只有姬搖花被拍出來了,影視中的紅顏知己大部份是拍攝方虛構出來的。

原著:


電視虛構人物:



鐵手
小珍-尚未迎客的雏妓

鐵手雖然不比其他人有多位紅顏知己,在我看來,小珍是四大名捕眾多情人最好的一位,雖然不會武功,年紀又輕但從不會給人添麻煩,反而憑自己的鎮定和聰敏救了鐵手幾次,性情溫柔賢惠,和成熟穏重的鐵手十分相襯。鐵手對小珍也是十分珍重和愛護,兩人看來是最有可能修成正果的一對。但遺憾的是小珍未被真人化過,原著只得小珍一位紅顏知已的鐵手在影視劇艷遇不少。2004年拍的《四大名捕會京師》裏面所有女人都愛鐵手。

電視虛構人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