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三大降龍十八掌傳人大比拼(下)

千 呼萬喚始出來,集全真教、九陰真陰、洪七公、桃花島武學大成的降龍十八掌傳人郭靖郭大俠的評分終於出來了,但郭靖大俠的降龍是否如此屈機,可以力壓洪七公與蕭峰兩位絕世高手?說起郭靖大俠用降龍十八掌克敵制勝的戰績,可謂比比皆是,在《神鵰俠侶》甫一出場,郭大俠便對瘋癲後的歐陽鋒使出如此一招:

     郭 靖知道師父雖然摔下,并不礙事,但歐陽鋒若乘勢追擊,后著可凌厲之极,當下叫道:「看招!」左腿微屈,右掌划了個圓圈,平推出去,正是降龍十八掌中 的“亢龍有悔”。這一招他日夕勤練不輟,初學時便已非同小可,加上這十余年苦功,實己到爐火純青之境,初推出去時看似輕描淡寫,但一遇阻力,能在剎時之間 連加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重重疊疊,直是無堅不摧、無強不破。這是他從九陰真經中悟出來的妙境,縱是洪七公當年,單以這招而論,也無如此精奧的造 詣。  

郭 靖的降龍十八掌,和喬峰與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又有所不同了蕭、洪兩人的降龍掌可算天下最陽剛的武學,而郭靖的十八掌,在他融入九陰真經後,又有一種脫變, 變得可剛可柔,變化更多。而根據金庸對這招的形容,,幾乎已超出「武俠」的範疇,可列入「玄幻」之列,怎一個屈機了得?

更屈機的陸續有來,神鵰俠侶中,有一段是郭靖和忽必列的軍營對,獨挑西域四大高手尼摩星、尹克西、瀟湘子和第一奸角金輪法王:

郭 靖此時所施展的正是武林絕學「降龍十八掌」。法王等三人緊緊圍住,心想他內力便再深厚,掌力如此凌厲,必難持久。豈知郭靖近二十年來勤練「九陰真經」, 初時真力還不顯露,數十招后,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竟生出至柔的妙用,那已是洪七公當年所領悟不到的神功,以此抵擋三大高手的 兵刃,非但絲毫不落下風,而且乘隙反扑,越斗越是揮酒自如。

人家都說郭靖大俠笨頭笨腦,連他師父江南七怪與洪七公都其不乎好評,但其實客觀來說嘛,郭靖做事可能比較笨,但練武的資質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的無敵!請看:

只是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實在威力太強,兼之他在掌法之中雜以全真教天罡北斗陣的陣法,斗到分際,身形穿插來去,一個人竟似化身為七人一般。

相傳多年以後,火影忍者的影分身,都是抄襲郭大俠這套一人化七人的陣法,而且除了陣法,郭靖還有一套左手和右手互打的武功,左手一招見龍左田,右手一招戰龍在野,或是搭一招老頑童的七十二路空明拳,即是說任何人和郭靖單挑,都要同時應付兩個「北俠」靖哥哥,焉有不輸之理?

評分
技巧;8.5
內功:10
爆發:7.5
應變:7
總評:8.25

最後總結,三位降龍掌的傳人,各有千秋,各擅勝場,蕭峰的降龍掌,《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評其為「果然天下第一」,爆發力和威力自不必說,為家國而自殺悲 劇英雄;「北丐」一生行俠仗義,逍遙於江湖之中,警惡懲奸;至於北俠,半生震守襄陽,令蒙古鐵騎久攻不下,稱得上「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洪七公和郭靖是 師徒關係,自不必說他們三個就算相遇,第一個動作也肯定不是過招,而是去酒館痛飲三百碗。不過個人自然呢排名是蕭峰>郭靖>洪七公,那你們呢?

他是谷峰


        在看電影、看電視時,總是有些人一直出現,卻苦於叫不出名字,在跟別人介紹的時候,就只能說那個人的特徵,然後眾人「哦」一聲,大家都「心照」,卻還是叫不出名字,而谷峰就是這樣的一個藝人。

        跟別人說谷峰時,說谷峰在那一部電影裡演得很好,很值得一看,別人就會問,誰是谷峰?老實說,如果不是看了這麼多的邵氏武俠電影,我想我一輩子也只是會說,「就是那個說廣東話有外省音的人」。但如果你是愛電影的,愛武俠電影的,愛看邵氏的,你不會不認識谷峰。

        谷峰(193073日-),原名陳思文,上海人,曾在北京就學,對歌唱甚有研究,最令人有印象的他就是他那說得不清不楚的廣東鄉巴音。1965,正式加入邵氏公司擔任基本演員,拍過一百多部影片,為著名的性格演員,演技老練,令人懾服,曾電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1]


他,就是谷峰。

        我最佩服的,是谷峰的演出次數之多,我常在看電影的時候說:「又是他,又是谷峰。」他在邵氏武俠電影出現的頻率大概是90%,而更驚嘆的,就是他的演技,他演技之高,是演什麼像什麼,而且與電影十分配合。

像是在《魔劍俠情》中,他演上官金虹,角色寫得不好,但是他演的猥鎖上官金虹,其實與電影很配,看的時候不仔細想,也看不出什麼不妥。在《三少爺的劍》中,他演的老苗子,重情重義,最後瘋了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他演的趙正義一點也不正義,突顯出所謂正義人士的假情假義。在《流星蝴蝶劍》中,他演的孫玉伯氣勢非凡,人老心不死,是好人卻也奸詐,要演出這樣的角色並非每一個演員都可以,但谷峰演得極好。

        有些演員是一輩子只能演一種角色,但谷峰卻像是打破了這個界限,在他的演藝世界,什麼角色都能演,什麼角色都能挑戰,而且演得恰如其分。我看過谷峰的演出,有大俠、有反派、有市井流氓、有貴族公子,但他全都駕輕就熟。香港有如此一個演員,實在該好好珍惜。

在此,說一聲謝謝谷峰,謝謝您願意演戲。

《三少爺的劍》系列之《圓月彎刀》



        《圓月彎刀》是《三少爺的劍》系列的第二部,我是因為《三少爺的劍》才看《圓月彎刀》的,有驚有喜,有得也有失望。《圓月彎刀》1979年由邵氏出品,仍是楚原當導演,所以佈景就是美,就是沒話說。

我想很多人跟我也一樣,對《圓月彎刀》最大的記憶點,在於那句「小樓一夜聽春雨」,詩意夠了,但在電影中就是演不出那種悔、那種愧,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最大的驚喜是來自汪明荃飾演的青青,她當時是TVB的當紅花旦,演電視劇是駕輕就熟,但想不到拍電影也如此不錯,只要我把她現在的形象抹掉,當時她演的青青,可以說是完美。她演出了一個女人的痴情和無私,為了愛情,她甘願把一切都給丁鵬,她可以是一個武功蓋世的女俠,卻甘願跟在丈夫背後,被拋棄後還是苦苦等待,汪明荃演繹了一個傳統的中國女性。而且她的造型也是清麗脫俗,和她的形象極配。


汪明荃的青青演的很好,造型也有脫俗和賢淑之感。

        較為失望的,就是爾冬陞飾演的丁鵬了。本來的有為青年,因為得到圓月彎刀而武功蓋世,始亂終棄是本來就有的情節,但爾冬陞的戲還是太生硬,演不到那種「回頭是岸」的感覺。看電影時,覺得丁鵬並沒有悔改,就只是因為沒了圓月彎刀,打不過別人,就回去求青青,很沒種,很懦弱的感覺。和三少爺見面時,也有種草草了事的感覺,三少爺(岳華飾)好像不太重要,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已沒有《三少爺的劍》時的驚喜吧!

我稍嫌爾冬陞的服裝過於浮誇。

        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帶出來的精神,三少爺說:「這個世界的區別不過在於有人道貌岸然沒有被拆穿而已。」正與邪有時候並不知道該如何界定,魔界被定義為魔界後,就一輩子是壞人嗎?改過後,還是被所謂的正派追殺,不能活在人間,只能活在地下。而所謂的正派呢?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殺人無數。所謂正邪,在武俠世界中本來就是一線之差,利益在前,正邪是否重要?武俠世界如此,現實世界其實也是如此。

        最後再重申,我看《圓月彎刀》是因為《三少爺的劍》,是因為爾冬陞,如果你跟我是同樣的原因,那你最好別看,否則可能會失望。

《多情劍俠無情劍》續集:《魔劍俠情》雜說


       

        楚原認為,嚴格的說,他拍的不算是武俠片,而是「有武俠打鬥的文藝片」,愛情仍然是他最愛的戲劇元素。  (《邵氏光影.武俠功夫片》)

        《多情劍俠無情劍》既是如此,續集《魔劍俠情》又豈會不同?《魔劍俠情》又名《多情劍俠斷腸刀》,1981年邵氏出品,說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下半部分有關金錢幫的故事。

既然是續集,不多不少也與上集有所牽連,愛情便是其中之一。李尋歡(狄龍飾) 與林詩音(井莉飾) 之間情已逝,但卻總是藕斷絲連的感覺,看得人既婉惜又同情。然而最可惜的是,李尋歡與孫小紅(惠英紅飾) 之間的感情線似有還無,並沒有發展下去(小說中有) ,看得人牙癢癢的。
美景、還是那種淡淡的遺憾感。

另外一個重點感情線,應是阿飛(爾冬陞飾)與林仙兒(楚湘雲飾)的感情線了。阿飛的痴情與林仙兒的浪蕩無情成強烈對比,這裡的感情糾葛拍得好看,爾冬陞的青澀和楚湘雲的熟練妖媚,效果十分好。

        另外,在上集所見到的選角問題,已改進不少。當然主角還是狄龍飾演,但有一個真的很不滿,就是這部電影有這麼缺錢嗎?讓主角只穿一套官服走天涯,還從上集穿到續集,雖說狄龍穿得帥,也不必這麼省吧!還是錢都花在佈景上了?
       
這一身官服不是說不好看,但看久了還是會膩。

        最滿意的是林詩音轉為井莉演,林仙兒轉為楚湘雲演,看到不禁叫一聲,換得好。井莉能演出那種楚楚可憐之感,兩人在雪景中,遙遙相望,美啊!和井莉的柔弱之感極配。而由楚湘雲飾演毒婦林仙兒,就是適合,她的妖媚、奸狡都演得恰到好處,尤其幾幕勾引人的場景,都令人對她恨之入骨。當然,那也是因為有呆呆的笨阿飛襯托下,她才會變得這麼可惡。另外還值得一讚的是惠英紅所演的孫小紅,活潑青春,和角色十分相襯,就是可惜沒與李尋歡發展出感情線。

楚湘雲演得妖嬌迷人。

英紅演得活潑嬌俏。

        當然還是有最不滿意角色,就是上官金虹(谷峰飾)和荊無命(傅聲飾) 。谷峰的演技當然無話說,有話說的是寫劇本那個,太恐怖了吧!有一幕是,當上官飛死時,他大叫:「是誰殺了他?我給你一萬兩銀子,你幫我殺了他。」接下來一幕,是認殺子兇手當兒子。還有一幕,竟然最後還打算收賣李尋歡。還說要稱霸武林,一點武林霸主的氣勢都沒有,到底是誰寫的劇本?浪費了谷峰的好演技。

然後是傅聲演的荊無命,我明白電影是要靠人氣,因此才特地找來傅聲,但也太委屈他了。他一點也沒有那種冷血沉默的「無命」殺手感覺,總覺得這殺手好笨,不然怎麼還會跟在這麼笨的老闆身邊?說是情義也說不過去吧!說到底,是編劇的錯,浪費了兩個好演員。

        最後,還是要提一提元華,他這次的造型,真的,好像河童,哈哈!

元華每次的造型都很特別,看了就是會發笑。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當陳家洛不愛香香公主



當看到09版書劍男主角的扮演者這樣形容他扮演的陳家洛時,我對這版書劍起了很高的期待。

陳家洛向來被人最詬病的有兩樣: 
1.在霍青桐和香香公主之間搖擺不定,明明是大男人主義作崇,容不下霍青桐的能幹,又迷上了香香公主的美貌和單純,卻將變心責任推到霍青桐拖了李沅芷的手上(是個人都看得出李沅芷女扮男裝),這點讓女書迷猶為鄙視。
2.書生式的優柔寡斷
但這兩個特點在這版書劍都遭到了顛覆。

專一化的陳家洛
這版的陳家洛由此到終都只愛霍青桐一人,由一見傾心到再見傾情。香香公主在他眼裏只是要受保護的小妹妹。可惜的是書中有些情節都是描寫陳家洛愛香香公主的,這一版本也拍了出來,令有些觀眾對陳家洛的專情產生疑問,但總體來說陳家洛在劇中是堅持他只愛霍青桐這點的。


果斷化的陳家洛
這版的陳家洛沒有書中的優柔寡斷,做事很鎮定,懂得怎麼鼓舞士氣,也懂得在重大變故時,採納眾人意見去做事,陳家洛的果斷化令到這版陳家洛與乾隆的幾次交鋒有種勢鈞力敵,針鋒相對的感覺。

陳家洛原先的扮演者是台灣演員胡宇崴,開機一個月後因水土不服放棄角色,換成喬振宇出演。喬振宇是國內第二個演遍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家武俠小說的小生,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所以武打動作十分流暢、優美,行雲流水,如同舞蹈一般,缺點是很難截圖。
少林闖關的武打片段


陳家洛於戲中多逹9個造型,這是其中幾個:

但這樣的陳家洛仍然輸給乾隆了,除歷史背景外,究其原因,陳家洛逃不了書生重信諾的弱點。做大事上,太重信諾只會綁手綁腳,而乾隆顯然對此是個沒有底線的人。所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所以二人對壘,勝敗分明。

乾隆的關鍵字:君主、男人、父親
有評論指這版書版更像是《戲說乾隆》。緃觀全劇,除戲份遠較原著多外,這版書劍對乾隆的塑造可說是多方面的,使到乾隆這個角呈現遠較其他版本的乾隆更加全面和立體,也難怪有這評語。

乾隆由鄭少秋出演,1976年的《書劍恩仇錄》,鄭少秋一人分飾乾隆、陳家洛和福康安三角。這版只演出了乾隆,但效果十分好。

君主的劇劃最成功
乾隆曾這樣表示他對江山及香香公主的看法:

要江山亦要美人,權位之前,什麼兄弟之情,什麼信諾都是浮雲,貴為天子,沒有什麼是得不到的。

對和坤的看法

我總覺得自小在宮廷斗爭中長大的皇帝不會天真到連佞臣也分不出,乾隆清楚知道和坤的諂媚,對於和坤的諂媚,他很享受也會給予讚許鼓勵他的繼續諂媚,沒乾隆的緃容,何來和坤的巨貪。就好比沒宋高宗的允許,秦檜的「莫須有」是不可能殺死岳飛的。乾隆絕對是一個精明的皇帝,人人都會罵和坤是個大貪官,卻沒有多少人會指責乾隆的緃容才是和坤能貪的最大原因。

09書劍安排了幾場父子的對手戲,乾隆對福康安的幾番教導,透露出乾隆本性的這種刻劃,是這版乾隆形象立體的一個主因。

與福康安的對手戲 塑造父親形象
戲中福康安的戲份不多,全劇加起來出現的時間不足一小時。但與乾隆的幾場對手戲,將乾隆作為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形象勾勒得很好。如第33集中,當福康安帶著大軍出戰西域七族大敗而歸,乾隆的反應是

言下之意,不是生氣他打敗仗,而是擔心他因為敗仗會有麻煩,要幫他收拾爛攤子。以諂媚出名的和坤馬上獻上「統帥無罪,直接執行者應負全責」的建議,於是在福康安這個「我爸是乾隆皇」的外掛下,兆惠的副將成了躺著也中槍的代表。

換角的驚喜
09版書劍有不少換角風波,紅花會的七當家-「武諸葛」徐天宏也是臨時換上的。在原書中身材矮小的徐天宏,在這版換上的是身高183,長相清俊的李東學。李東學是近期內地熱播宮廷劇《後宮甄嬛傳》情深款款的果郡王,09年賀歲電影《大內密探靈靈狗》中變魔術變到皇后吳君如滿頭鮮花的德川拓哉。無論是扮相到演技,李東學的表現都是這套劇的一個驚喜。


吳浩康的金笛書生
吳浩康出現在這套古裝劇中,令我有些意外,但對於他的初次古裝亮相,還是演出一個深情的書生,他的表現還算可以,扮相也不錯,最好的是笛子甩得真真不錯。youtube上有相信是其歌迷的人將他劇中的片段作了剪輯MV,有興趣的可以到youtube以「吳浩康」加「余魚同」作搜索,便可看到相關的幾個MV。



由反清复明到王爺复仇
書劍本來講的人以陳家洛為首的紅花會反清義士試圖利用乾隆的身世來顛覆滿清江山但失敗的故事。在這版中,紅花會的創立人于萬亭真正身份是九王愛新覺羅‧胤禟。他創立紅花會是為了作為自己取回王爺權位的籌碼。雖然紅花會這個失敗的結果是相同的,但主線的顛覆令這版書劍多了個《王爺復仇記》的外號。


總的來講,這版書劍雖然對原著的顛覆比較大,但卻是我看過以來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唯一可惜的是因為剪輯較多,所以播出來的40集版本顯得情節過渡得有點不自然,尤其是陳家洛的部份。希望有機會看到完全版,重新欣賞整套劇集。

三大降龍十八掌傳人大比拼(中)


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的來源,在第二版的金庸上,第一次出場,是這樣解釋的:

如此一月有餘,洪七公已將「降龍十八掌」中的十五掌傳給了郭靖,自「亢龍有悔」一直傳到了「龍戰於野」。這降龍十八掌乃洪七公生平絕學,一半得自師授,一半是自行參悟出來,雖然招數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絕大威力。

當年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之時,這套掌法尚末完全練成,但王重陽等言下對這掌法已極為稱道。後來他常常嘆息,只要早幾年致力於此,那麼“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或許不屬於全真教主王重陽而屬於他了。

若以這裡作者的話來說,洪七公的降龍掌,和北宋時期的已經有不同,很可能已不算原版的降龍掌了。但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洪七公雖然未練成整套掌法,但已能和 其他四大宗師分庭抗禮,成為「五絕」中的「北丐」。在神雕俠侶,洪七公因修習《九陰真經》的一部分而修為大進,對降龍掌的理解又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以下 是洪七公和歐陽峰死前的一段比武:

洪 七公見他呆呆站立,目中忽露凶光,暗自戒備,果然聽他大吼一聲,惡狠狠的撲將上來,當下不敢怠慢,出手就是降龍十八掌的掌法。兩人襟帶朔風,足踏寒冰,在 這寬僅尺許的窄道上各逞平生絕技,傾力以搏。一邊是萬丈深淵,只要稍有差失,便是粉身碎骨之禍,比之平地相鬥,倍增凶險。二人此時年事已高,精力雖已衰 退,武學上的修為卻俱臻爐火純青之境,招數精奧,深得醇厚穩實之妙脂,只拆得十餘招,兩人不由得都是心下欽佩。

這與金庸小說一般的設定很一貫,大俠年老後,體力會下降,但功力和招式會變得精純,意思是持續的戰鬥力會比年輕時差,但在招式的質量上,卻和隨著經驗和修為而提高。因此北丐降龍掌的特色,就是隨年歲的增加而變得功力精純,但由於《九陰真經》他只練了一部分,而且因為不是書中主角,威力和表現自然大減。

評分
技巧;8
內功:8
爆發:8
應變:9
總評:8.25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奇人奇招(三) - 周伯通

周伯通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的,但並不是全真道主王重陽的師弟,而是全真道北七真中馬鈺、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的同鄉。他曾通築庵請王重陽居住,名曰「金蓮堂」,其後王重陽在金蓮堂成立「三教金蓮會」作為收集門從的地方,可見周伯通對全真道是有一定的貢獻。這次我主要所介紹的就是金庸小說中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出現的「老頑童」周伯通。




(圖中為歷來扮演過周伯通的演員,由左上至右下,為秦煌、黎耀祥、趙亮和李彧)


周伯通的奇處就是他的性格。他在王重陽成立全真教之前已經熟識,且由王重陽授予武功,但當建立全真教後,王重陽深知周伯通好動和痴於習武的個性不適於道家清靜的修行,所以不讓周伯通當道士,但他亦成為全真教中,除王重陽外最受人尊重的一個周伯通個性是樂天無憂,喜歡無拘無束遊玩,而且養生有道,他到《神鵰俠侶》時的年齡差不多過百歲,是僅次於「南僧」一燈大師之下。再者,他為人不拘小節,與年輕他數十年的郭靖結為兄弟,而且把王重陽的徒弟即丘處機、王處一等看作朋友看待,完全沒有長輩的架子。


(在片段中的30分鐘處,可看到周伯通與瑛姑的互動,猶如兩個小孩般)



他亦是一個武痴,全真教的武功都盡顯在他的身上,而且又創出能「分心二用」,把雙手分使兩般武功的「雙手互搏術」,使武功的威力頓時倍增。雖然周伯通外表看似瘋癲輕率,但對道家的哲理卻能融會貫通,他結合「柔」和「空」的觀念而創出「七十二路空明拳」,這拳法是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要求柔中帶韌的拳,拳力若有若無,出拳勁道要虛,身子柔軟如蟲,拳招糊裡糊塗,是為天下最柔的拳術。最奇的莫過於「九陰真經」,在王重陽死後,周伯通遵從他的遺訓,保護著經書受為奸人所奪,但最後卻誤中「東邪」王藥師計而被困桃花島十五年。他受王重陽之命,不得學習經書的武功,在被困期間他只把經書內容緊記,而沒有自己學習,直到郭靖出現,他為證實經書上的武功,所以把其傳授給郭靖,但在教授的過程中自己無意中卻習得當中神功,終令他後來取代王重陽,成為天下武功最高代表「天下五絕」中的「中頑童」,可見他練習的武功和過程是十分奇異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XG0_250Lk  (27分鐘 周伯通教授郭靖武功)



我們從知道的周伯通都是赤手空拳的與敵人對打,其實他有一種特別的武器,即是玉蜂。在《神鵰俠侶》時,周伯通與小龍女相相被蒙古軍困於山洞,洞內有毒蜘蛛和洞外又有金輪法王看守,可謂「背腹受敵」。小龍女便放出玉蜂,不但清除了毒蜘蛛,而且也打發了門外的金輪法王。其後,周伯通仿傚這個方法,在百花谷養了成千上百的玉蜂,只要利用口嘯便能控制牠們活動,既能作攻擊,也可以作收集蜂蜜之用,如此養生,怪不得周伯通能長歲百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0NTYxNjQ=.html (小龍女教授周伯通玉蜂的使用方法)



(玉蜂大概如此)



周伯通最難得的是雖然年已半百,但卻保有童心,使他舉手投足都像一個頑皮的小孩,正正真真是「老頑童」,亦可能也是因為這種性格,他既可延年益壽,亦在險惡的江湖中得以生存。再者,他亦有高強的武功,是金庸小說中數一數二的高手,而且又能靈活自如地控制玉蜂,所以他能作「奇人奇招」實無不過。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三大降龍十八掌傳人大比拼(上)

在金庸小說裡最出名的神功,當然就是降龍十八掌,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等等的招式,都是幾代人的共同回憶,而會這套神功的角色,只有,其實也有幾 個(蕭峰、洪七公、郭靖、耶律齊、史火龍、第一版的宋青書),話雖如此,大家有沒想過,幾大高手的降龍十八掌,哪個最強最威武?今天小弟拋磚引玉,稍稍說 一下個人的看法。

不過,在以上眾人中,除了蕭峰、洪七公、郭靖三人的降龍掌,其他人總有點有名無實之嫌,因此今天將集中討論這三人的降龍掌修為。

「北喬峰、南慕容」,在《天龍》中是南北武林人物的代表。雖然喬峰也會打狗棒法,但最令人折服的,始終都是三人中最純正的「降龍十八掌」,他的降龍掌由始至終都帶攝人的英雄氣概,喬峰功力最強體現,歷來武論都以這段為代表:
蕭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憤怒,當即大步邁出,左手一劃,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擊去,正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他出掌之時,與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說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際,兩個相距已不過七八丈。

天 下武術之中,任你掌力再強,也決無一掌可擊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聞「北喬峰,南慕容」的大名,對他決無半點小覷之心,然見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萬料不 到此掌是針對自己而發。殊不料蕭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搶到離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後掌推前掌,雙掌力道並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壓將過來。

縱觀金庸十四部小說,從如此距離出掌的僅此一例,而掌力疊加的神技,只有郭靖大俠的「左右互博」可以與之比美,加上在聚賢莊獨鬥數百群雄、百萬軍中生擒遼國南院大王的輝煌戰例,令蕭峰堪稱金庸小說中的戰神。

評分,以下評分以個人主觀作標準,以10分為滿分,不具參考價值。
技巧;7
內功:7
爆發:10
應變:10
總評:8.5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教你如何欣賞新派武術

學武術,一定要懂得有始有終。既然如此,這是最後一篇。

承上文的〈新派武術 - 五步拳〉,有句諺語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一舉手一投足,便知是專業還是業餘。

行家以外的普遍的市民卻不認識,一來武術的「表現」只能靠視覺和觸感去體悟,言不盡意,二來接觸武術運動的渠道非常少,這樣人們便很容易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只要學武的便很厲害,結果學武者便被捧上天,一些自命清高的學武者,便乘勢而起,持學武名義來招攬新人。


實際上,新派武術之所以不為人欣賞,正在於普遍市民不知從哪個角度入手。這裡說說甚麼角度來欣賞武術:(依重要次序)

首先靠感覺!好似你看一場演唱會,周邊的聲音會刺激到你的感覺,同時地尖叫、高呼,拿著熒光棒依隨節奏,揮舞著;看一場球賽,球員在龍門後施展球技,左穿右插,如入無人之境。最後射入了,你更是雀躍不已,心情無法久久平靜,處於爆seed的狀態。沒錯。武術中,看人表演或比賽,甚至是練習,你怎樣感覺他打得精采?就是這樣的感覺。感覺觸動大腦,大腦受刺激,產生快感,快感流動身體,身體造成動作,隨之整個人會變得興奮及活躍。所謂「聞歌起舞」,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其次看第一動作。第一動作,即是一開始打一套拳的第一個動作,即起勢動作。所謂大鵬的展翅,跑步一剎那的彈力,決定往後欣賞的能力之餘,可看出演練者的經驗。


第三是難度動作。很簡單,就是平常人不會做到的動作,演練者一做人就會說「很勁」或一則大呼小叫,一則妒忌的那種。



第四是學武者的節奏!快慢疾除,升降高低,左走右跳,奔躍亂清,配合動作而走,就像演奏家、音樂家一樣,起伏有序,條理清楚分明,會帶給人明快的節奏。



第五是眼神!在一連串的動作中表現一種競技意識,這似是動物發惡時,會從眼神呈現出遭受攻擊的態度,這可以視為「霸氣」和「chok」。


(圖片取自Google搜尋)


第六是力量。力量幾乎在所有運動項目中,是一種最基本的身體要求。但新派武術講求的不是對打時所造成的傷害,而是在「打上」空氣中突出力度,在身體中透射「雄風」,南拳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勁力和意識狀態,當中可見出馬步沉穩,決定腰力和腿力所引發整體的力量。也正因如此,力量在新派武術中比較不重要,但武術訓練往往要有力量強化。


最後是動作規格。若果你是一位學舞者、學體操者、或任何對身體動作有直覺的人,這通常對一位局外人來看,是看不清楚的。所以,普通的只要知道:

1) 若果把腿向上踢向腰部以上的動作,膝蓋都不伸直,那是基本錯誤,代表演練者柔韌程度差,俗稱「D筋好硬」。
2) 若果五步拳的步型(弓步、馬步、虛步、歇步、仆步),達不到大腿水平,代表演練者基本動作要求弱。
3)若果有跳躍的動作,往往左腿先落地,代表演練者技術不好。


相信這裡展示的七種角度,已足夠看清香港練習新派武術的「演練者」了。

雖說「旁觀者清」,但武術的自我鍛練和要求,恐怕是一種例外。
因為武術世界裡,沒有甚麼不可能。

圖:http://www.hket.com/store/general/2009_eastasiagames/images/500/biln1211009.gif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武俠世界中的「聖女」


聖女,顧名思義,她是神聖的,一生信奉著自己的信仰。或是擁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命脈,她或是預知未來,或是具有與神交談的能力等等,然而,她註定只能獨只一人,一生是處女之身,不能生情,不能有欲。[1]

有了信仰的背景,聖女這個身份就多了幾分神秘,幾分崇高,有點兒高高在上,俯視蒼生的味道。武俠世界本來就是英雄主義的表現,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在眾多的美人中,若能有一個身份如此神秘又高高在上的紅顏知己,對於男性讀者來講,無疑是一份虛榮心的滿足。以下來看看三位武俠大家筆下的「聖女」。

金庸-韓小昭
出處:《倚天屠龍記》
身份:波斯明教總教的聖女

小昭是倚天書中第一美人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女兒。光看母親的血緣就知道小昭會是位美人,還是個年紀很小的混血美人,出場時只有十五、六歲,臉上還帶著稚氣。美麗、單純、聰慧,加上千依百順的性情,被這樣一個美人愛上,並且說出「我只盼做你的一個小丫頭,一生一世服侍你」的話,有哪個男人不動心,所以張無忌動心了,雖然他沒愛上。小昭最後為了救要受火刑的母親,接任總壇聖女,黯然離去。離開之前,她要求換上小丫頭裝束,再一次服待她的公子更衣,然後用一生沉澱那段只屬於她的記憶。


金庸曾表示小昭是他最愛的女性角色。而在眾多有關男性喜愛的金庸女性角色的投票中,小昭和雙兒往往占據頭兩位。比之雙兒,小昭又往往更勝一籌。雙兒出身低微,她是莊家的小丫頭,對於丫頭的身份她沒得選擇。但小昭不是,她是明教總壇聖女,身份比雙兒高得多,但因為對張無忌的愛,她是心甘情願地接受丫頭這個身份的。

無疑,小昭是履行了聖女的職責,成了明教的聖處女。但由角色表現來看,這個身份在書中的最大作用似乎是對於她張無忌的愛作了錦上添花,更加突顯她無私的愛,她的信仰是張無忌,而不是波斯明教,所以嚴格來說,她稱不上一個「聖女」。

古龍-張潔潔

出處:《楚留香係列》之《桃花傳奇》
身份:麻衣教的聖女

比起小昭,張潔潔更加不像聖女,她離開了自己的家族,去找楚留香這個可以令她離開家族珈鎖的男人。在楚留香看來,她神秘、美麗、慧黠、可愛又活潑,她幾次捉弄楚留香,楚留香都上當了。楚留香開始喜歡上這個可愛又神秘又聰明的小女子,然後她消失了。楚留香一路尋找而去,甚至和她結婚生子,然而像楚留香這樣的男人是不可以安定下來的。在楚留香對婚姻生活感到厭倦時,張潔潔選擇了放手,放他離開。

古龍擅長描寫成人男女之間的愛情,張潔潔無疑是一個成功例子。她是一個很懂得男人心理和有情趣的女人,所以她能夠使風流成性的楚香帥和她結婚生子,還過了兩年與武林隔絕的婚姻生活。在她適時的放手之下,她成為了楚留香生命中刻下最深痕蹟的女人。撇開「聖女」身份而言,張潔潔更像是一個熟女。


黃易-師妃暄

出處:《大唐雙龍傳》
身份:慈航靜齋聖女

如果無視TVB將師妃暄和石青璇合二為一的改編版,黃易書中的師妃暄算是三者之中,唯一當得起名副其實的「聖女」。雙十年華,清麗脫俗,智慧過人,雖然愛慕徐子陵,但在因師門關係無法與愛人擕手共度人生的情況下,多次撮合徐子陵與石青璇,希望自己所愛的人能得到幸福。這份寛廣的胸懷真有幾份聖人包容蒼生的味道。









說來話長,眼觀直看



(圖片轉載自喬靖夫之「匹夫之勇」博客提供:

多說無益,用眼睛去欣賞和感受吧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質變還是量變?

質變和量變,無論在任何範疇都牽涉其中,這裡以武術角度來略一述之。

作為一位教練,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能力、有質素的人,需要花費心力和時間。無論訓練學生心智也好,鍛練學生運動質素也好,質和量,同樣需要兼顧。沒質不行,有量無質不可,這根本不用多說。問題是重質不量重?還是重量不重質?要量變,還是質變?


武術角度來論是因應客觀狀況而論的,這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體育上的理論。如果要比賽和初學的,那就先量後質,先提升最大承受量,讓身體和意識牢握所需要的體力,足夠了再重視質量,初學的便吸收各方面的知識,從錯誤中吸收。


如果要表演或練習,那就先質後量,學全部不如學好一個動作。練習基礎能力,每天循環練習,日復一日,直至被教的人發覺到有所增長,教的人滿意了,那就轉下一個動作,繼續練下去。況且「打快遮三醜」,若所有動作又不快、又醜陋,索性捨棄。


一個有經驗的教練,能預料到過程中哪個階段去實行「量變」措施和「質變」行動,學生是被動的,而教練是主動的,就看被教的人想質變,還是教人的想量變罷了,就是要因應客觀狀況及學生個人情況決定。

不要把量和質看得孰重孰輕,要變就兩樣一起變。

教人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多情劍客無情劍》雜說


       
       剛剛介紹了一套楚原改編古龍小說的電影,很多人說「楚原是古龍電影最好的詮釋者」,因此古龍和楚原是經典組合,那再加上狄龍,就是無敵鐵三角了。又有人說,李翰祥是拍女人,張徹是拍男人,楚原則是拍佈景,這也難怪,男人和女人都被人拍了,就只能拍佈景了。但看完《多情劍客無情劍》後,就覺得佈景大師果然名不虛傳。


景是真的美,佈景大師果然名不虛傳。

        那個雪景、小橋、流水、輕紗、冷月,處處是驚喜,畢竟是1977年的電影,怎麼會有如此美景?最初以為是人造雪,但人造雪面積怎能如此大,如此真實?最後才知道原來是特地到韓國取景,外景加上塔的內景,竟然配合得天衣無逢。尤其是李尋歡(狄龍飾) 和林詩音(余安安飾) 在桃花園裡相望一刻,絲絲情愫、絲絲懷念,林詩音淚眼汪汪,李尋歡一臉遺憾,那個美景,美得讓人心碎。而最後一幕李尋歡和阿飛(爾冬陞飾)在雪地裡分道揚鑣,兩個背影漸拉漸遠,只留下雪地裡的腳印,何其孤寂和蒼涼。

余安安那時雖然還是新人,但淚眼盈眶可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

十年後的相遇,蒼涼、遺憾。

李尋歡和阿飛離別,荒涼,景美。

        這部電影都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但也簡單說說劇情。電影改編自古龍的同名小說,而且改編得很少,情節大致與小說相同,除去沒了龍小雲和梅花盜最後變為龍嘯雲外。另外,這部電影主要是說梅花盜的故事,至於另一部分金錢幫的故事則要等到1981年的《魔劍俠情》了。故事講述李尋歡因梅花盜再次出現而回到離開十年的故園,家和女人都已送給龍嘯雲(岳華飾)。途中他遇到生死之交阿飛,阿飛多次出手相救。後來無意中發現了林仙兒(井莉飾) 的秘密,再深入調查後,發現龍嘯雲原來就是梅花盜。

        接下來,說說我看這部電影的兩大爆笑時刻吧!
一、                李尋歡用扇子發射小李飛刀,在他轉動扇子的一刻,我爆笑。扇子上居然寫著「小李飛刀,例不虛發」,有這樣自大自戀的人這樣子打廣告的嗎?這樣子還有浪子般的俠客形象嗎?
二、                就在元華飾演的游龍生出場那一刻,我爆笑了。我的媽啊!大搞笑了,元華不適合當書生,真的不適合,雖然很抱歉,但還是說一句,真的是醜斃了。

到底是誰想的鬼主意?要笑死人嗎?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元華真的很不適合這打扮。

這部電影最引人詬病的就是選角問題,包括李尋歡太帥,阿飛該由姜大偉飾演,林仙兒不配「天下第一美人」等,但我覺得男角選得還是很不錯的。有人說狄龍難以表達李尋歡小說裡的浪子俠客形象,但李尋歡在小說裡一出現已經是嗜酒如命、手發抖、蒼白虛無的落泊中年大叔,如果真的找一個這樣子的中年男人當主角,誰要看啊?狄龍光站著挺拔帥氣,連輕咳幾聲都是好看迷人,如此主角,就別挑剔了。

另外一個就是阿飛(好可憐的電影,主角都被嫌棄) ,有人覺得該由姜大偉演出,但我卻不同意。姜大偉是一個氣場很強的演員,有種大俠般不自知的氣勢,如果他來當阿飛,就是大俠VS大俠,尤其阿飛形象更像是典型的大俠,會搶去李尋歡不少風頭,然後我又要進入猜猜誰是主角的遊戲,這樣有何意思?相反爾冬陞適可而止的氣勢,剛好能襯托出李尋歡的主角身分,不是很好嗎?當然,當年他還年紀輕,演技還不能收放自如,跟前輩們一比拼就輸了,但也算不錯了,就別嫌棄了。

爾冬陞和姜大偉是兄弟(同母異父)像吧!

那真正我不太滿意的就是林詩音和林仙兒了,真心覺得兩人角色對調會比較好。可能是受《三少爺的劍》影響,總覺得余安安應該是配爾冬陞的,而且井莉的樣子太賢淑,沒有林仙兒那種狠勁,當然,另一原因是看的時候,也沒有感到她是「天下第一美人」,因為對我而言,我會對余安安動心比較多。

井荊樣子太賢淑了,沒有林仙兒的妖媚和「天下第一美人」的功架。

但這部電影還是很精彩,對於原著的尊重和堅持,我很佩服,那些美景更是讓人難忘和驚喜,值得一看。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那些花兒:歷數多次出演金庸劇的女星之余詩曼

繼上篇講過陳玉蓮、李若彤幾位己淡出香港觀眾視線範圍的演員,這次來看看港人很熟悉的前無線花旦佘詩曼演出的幾個金庸人物造型呀~



















佘詩曼是1997年的港姐季軍,同年10月正式加入TVB後,連續出演了3個金庸人物。
分別是:
苗若蘭                   《雪山飛孤》(1999)
阿九(長平公主)      《血劍》 (2000)
周芷若                   《倚天屠龍記》(2001)

苗若蘭
苗若蘭這個角色是她與翁嘉穗的較量中拿下的。然而不管是她本人的演技、台詞到扮相,及至這版《雪山飛狐》的改編都被人批評得一無是處。皆因這版情節及人物都改動得非常之大。女主角之一滕麗名演的聶桑青名字是編劇自己原創不説,劇中聶桑青的遭遇更是合書中袁紫衣,馬春花,田青文三位的故事為一體,這版改動之大可見一斑。

周芷若
直到扮演周芷若時,對佘詩曼的批評聲才稍為有改善。佘版周芷若在她演過的金庸角色評價最好的,但招人非議的是被趙敏搶婚那場戲,書中用了新婦素手裂紅裳形容當時的周芷若。當周芷若用纖纖素手捏碎鳳冠上的珍珠,扯掉鳳冠,撕裂新娘紅袍,再飄然遠去,是何等的決絕。之前那個溫婉動人的周芷若消失了,再度出場的周芷若成了個練九陰真經透著邪氣的魔女。

但TVB將這一段改成了讓佘詩曼甩散頭髮再用輕功飄走,甩頭髮一幕拍得如同洗頭水廣告一樣,成為全劇最大敗筆之一,也成為這版周芷若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阿九(長平公主)
香港人有「長平情結」,拍的兩版《碧血劍》都讓袁承志愛上了阿九。作為喜歡袁承志和溫青青這一對的書迷,我感到十分不滿,在書中阿九出現的戲份其實十分少,並不到影響二人感情的地步。

加上我看電視劇的另一個壞習慣是關心人物的衣服造型華麗養眼與否,佘詩曼版的阿九全劇九成時間都是穿著一身平民衣服,至於她的公主造型,既不華麗美艷更流於艷俗。相較之下,07版孫菲菲演的阿九服飾到妝容都美麗得多。

歷史上的「阿九」
明代亡國時,長平公主年僅十六,李自成的叛軍攻入皇宮時,長平公主確實被崇禎帝砍去一臂,但未有死去。清代統治者攻破北京後,為籠絡人心,於是幫長平公主與明崇禎帝賜婚的周世顯完婚。但公主因為身心都受到佷大創傷,婚後一年多就去世,死時還帶有五個月的身孕,年僅十八。



下圖是2007年內地版阿九的四個主要造型


題外話,喜歡袁承志和青青這一對絕對不能錯過2007年內地拍的《碧血劍》,唯一一版真的有跟原著去拍出二人感情的。

爾冬陞初體驗:《三少爺的劍》



        上一篇說到《至尊一劍》,主角是爾冬陞。從前對爾冬陞的認識僅在於他是導演和監製,代表作是《新不了情》,但在翻看這些邵氏經典武俠電影時,才發現原來他是當時的當紅武俠小生之一,小看不得。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他算是出生在演藝世家,再加上俊俏臉龐,走進電影圈也非難料之事。他當導演以後,可能是厭倦了吧,沒有拍過武俠電影,除了想翻拍今天要介紹這部以外。

        今天要介紹的,是爾冬陞首次擔當主角的武俠電影《三少爺的劍》。《三少爺的劍》是1977年上映的邵氏武俠電影,導演是楚原,改編自古龍的同名小說。楚原配古龍,並非新鮮組合,但加上一個爾冬陞,還真的擦出了新火花,也注定了爾冬陞接下來的「被虐之路」,不明白的,多看幾部就明白了。

        好了,講回電影,這部電影雖然是爾冬陞第一部「擔正」的戲,但我反而覺得比他後期很多作品都來得好,第一次看他的電影,正是《三少爺的劍》,因此對他後面的作品充滿期待,但很多都失望了。另外,由於這次的男、女主角爾冬陞和余安安都是新人,因此可以看到電影裡有不少當時的巨星客串,例如狄龍、姜大偉等。

狄龍(好英啊!)客串隱居山中,點迷津傅紅雪。

姜大偉客串飾演走火入魔的慕容金龍,
武功蓋世,最後殺死了全部慕容家的人。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晚期的作品,情節圍繞的還是那些,不外乎是毒婦、奸計、小人、背叛這些,老調子重編還是老調子。由於電影開拍時,小說還沒有寫完,所以這次是先有電影,小說的結局有相當程度是參考電影的。電影版本因此而少了些小說情節和人物,令整部電影明快不少,而且感覺比較能扣回古龍當時「江湖人」的主題。

這部電影講述燕十三(凌雲飾)以「奪命十三劍」名震江湖,而唯一對手只剩下神劍山莊的三少爺謝曉峰(爾冬陞飾)。到神劍山莊後才知道三少爺已死,燕十三只得黯然離開。後才知道三少爺是為了不再殺人,甘願放棄一切,化名阿吉當一名妓院小廝。但為救人而被發現身份,因三少爺的名氣而繼續被挑戰。而在誤打誤撞之下,燕十三成為他的救命恩人,也因他救命恩人的身份,最後三少爺不得已與燕十三決鬥……

燕十三在開場時即表演絕技「奪命十三劍」,但之後已不再出現。

最後燕十三與三少爺還是不得不戰,為的就是天下第一之名。

電影說的是宿命,三少爺出生於神劍山莊,命運已為他準備了路該如何走,但他偏偏想要逆天而行,寧可拋棄一切當個平凡人,吃盡苦頭。可惜心渴望平凡,但名還在江湖,最後,還是不得不回「三少爺」的位子上。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為了愛人小麗(余安安飾),三少爺再次穿上戰袍。

話說回來,談談爾冬陞。在電影當中,爾冬陞的俠氣可說是湧出來,看到他的第一幕,已知他是主角,眼神凌厲,並非如《至尊一劍》般,像個路人甲。由他來扮演三少爺也極為適合,因為他有一副俠氣卻不失公子的氣質,也有一副敏捷的身手,正因角色如此合適,才令他一炮而紅,足見好演員也需好角色、好劇本幫助才行。

爾冬陞甫出場已氣勢非凡,一看便知「非池中物」。

老實說,小說版的《三少爺的劍》,我不太推薦,因為的確不是好。但電影版真的不錯,看看十九歲的爾冬陞都值回票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