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鮮為人知的邵氏武俠電影:《至尊一劍》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套鮮為人知的邵氏武俠電影,名為《至尊一劍》。這套電影是李百齡1983年的作品,當時拍攝後不知什麼原因並沒有於戲院公映,直至天映娛樂發行VCD時才曝光。
       
        在談電影前,先說說導演李百齡,他於1970年中學畢業者三年後加入邵氏,初在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中任場記,張徹從台灣回來後開拍《少林寺》,李百齡便擔任電影的副導演。後來,李百齡曾擔任多套電視劇、電影的編劇及副導演,但他擔任導演的作品並不多,《至尊一劍》是其中一套。

        《至尊一劍》講述秦五新(白彪飾) 為了建造「百劍廬」,已擊敗九十九名劍客,並取得他們的寶劍。秦五新希望能得到一把真正的寶劍,便挑戰劍神(王戎飾) ,希望能取得「軒轅劍」,但不敵劍神,便轉移目標要取得黑魔教的「寒鷹劍」,並利用陰險招數殺死劍匠老鷹(谷峰飾)。老鷹兒子燕北(爾冬陞飾) 誓要為父報仇,並得高人幫助,練得一身好武功,最後以老鷹鑄的劍殺死秦五新。

        總的來說,這套電影可觀性很高,節奏明快,情節緊湊,武打場面刺激,設計精彩,這要居功給五位武術指導了,整體觀眾投入度很高。當然,邵氏的老毛病就是很會編,看的時候都在想,看你怎樣圓回來,這也是變相的觀眾投入。

        看完電影,第一感覺是打、打、打,喜愛武打戲的觀眾應該會覺得過癮。然後就是覺得主次不分,秦五新在甫開始便不斷戰勝劍客,武功高強,然後拜訪劍神,雖不敵,但很有進取心的感覺,我還以為秦五新就是主角呢!心裡想,怎麼男主角感覺這麼陰險?回想起真正男主角燕北的出現,總覺得他像路人甲,平平無奇,有年青人的魯莽、傻勁(當時的爾冬陞好年輕) ,卻不像會成大器的樣子,到後來有高人指點,武功變高強後,俠氣才慢慢浮現,只能說,爾冬陞的演技還是不如一眾「老戲骨」。



秦五新一開始就「好戲連場」,與劍客的打戲非常精彩,難怪誤認主角。

        另外,既然電影名為《至尊一劍》,作為觀眾當然期待「至尊一劍」的驚世出場。誰料到,原來「至尊一劍」並非劍神的「軒轅劍」(最後「軒轅劍」還被劍神折斷了,境界真高。) ,也非黑魔教的「寒鷹劍」,而是老鷹最後鑄造的「蠱惑的劍」(這當然是我取的,因為真的很蠱惑啊!) 。老實說,情節有點老套,兒子為父報仇,遇到一群高人全是黑魔教的高手,卻不自己出手,把此重任落在燕北身上。好不容易到重頭戲了,燕北和秦五新對打,看到那把老鷹鑄的劍彎了,然後被秦五新切菜般切、切、切,最後發現原來劍內藏劍,不能說是劍技超人,只是劍太蠱惑,感覺配不上「至尊一劍」的稱號。

劍神用「軒轅劍」把秦五新的劍分作兩片,這幕經典啊!

名「老戲骨」對打,招式凌厲,精彩啊!
最後秦五新暗器殺人,奪得「寒鷹劍」

「蠱惑的劍」,劍內有劍。

最後,秦五新死在「百劍廬」內,震撼!

好啦,最後讓男主角出出場,這幕為父報仇,帥氣。

        說到要拍出男人為劍痴、為劍狂的情感,這部電影的確欠奉,最後變了老套的為父報仇情節。但不管怎樣,這套電影動用了三名攝影師、五名武術指導,光是武打場面,我覺得也值得大家看一看。

2 則留言:

  1. 這部片其實在台灣曾經上映過,片名改叫【老鷹的劍】,但那時邵氏在台已屬強弩之末,在台分公司在這部片上映的幾個月之後也就結束了。以下轉貼當年報紙新聞:

    武俠電影一蹶不振
    老鷹的劍只能回味
    【本報記者/藍祖蔚】
    五年前,邵氏帝國正逢極盛之際,楚原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多情劍客斷情刀」,不但集合了邵氏當時最紅的武打明星狄龍、傅聲、爾冬陞、劉永與陳觀泰,並且遠赴韓國出外景,改變邵氏一貫片廠作業的唯美陳設,進一步拓廣視野。甚至,「多情劍客斷情刀」還被邵氏選為第一千部紀念作品,凡此種種都可看出邵氏當年是如何以武自豪。

    邵氏的武俠王國曾有過年產三四十部作品,並且由楚原搭配古狄雙龍,便天下無敵的輝煌紀錄,但今年開春以來,邵氏王國卻出現偃兵息武,閉門不談江湖事的蕭瑟景象。

    武俠片的沒落,就像當年盛極一時的西部紅番片一樣,是多產而浮濫之後的大勢所趨,其實武俠片不是不能拍,而是不能再像以往那般因循舊章,不求創新。

    邵氏武俠王國的沒落,主要是依樣畫葫蘆的作品太多。最嚴重的是自從「倚天屠龍記」開始,邵氏便放棄改編名家作品的方式,改由編劇小組雜抄百家,融縮彙編各種奇情怪招,燴成一鍋。

    這種作法雖可省下鉅額版權費,人物、服裝與布景也可通權建變,相互支援,但必然因四不像而貽笑大方。

    「老鷹的劍」是邵氏去年角逐金馬獎的抬轎力作,但是當時誰也沒料到武林盟主邵氏會在拍完「老鷹的劍」後,便退隱江湖。由於市場普遍不景氣,邵氏也不願輕言犧牲,將片子整整雪藏了半年多,日前才決定將「老鷹」解凍,擔任暑假突擊先鋒,希冀再吸引懷念武俠片的觀眾群。

    李百齡執導的「老鷹的劍」,在場面設計上還算用心,但是卻也集合了邵氏晚近武俠片的種種雜燴特徵,看一部「老鷹的劍」,等於重溫了邵氏名片「三少爺的劍」、「圓月彎刀」和「倚天屠龍記」,熱鬧非凡,卻處處似曾相識。

    嚴格說,爾冬陞主演的「老鷹的劍」,還不配側身武林十大高手之林,但在邵氏武俠王國已厭倦江湖,暫停講武的此刻,「老鷹的劍」這部盟主「閉關」前的最後作品,還算有板有眼,有心人可從其中細細咀嚼回味武林滄桑,格外富紀念意義。

    【1985-06-05/聯合報/09版/綜藝】

    回覆刪除
  2. 這部片其實在台灣曾經上映過,片名改叫【老鷹的劍】,但那時邵氏在台已屬強弩之末,在台分公司在這部片上映的幾個月之後也就結束了。以下轉貼當年報紙新聞:

    武俠電影一蹶不振
    老鷹的劍只能回味
    【本報記者/藍祖蔚】
    五年前,邵氏帝國正逢極盛之際,楚原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多情劍客斷情刀」,不但集合了邵氏當時最紅的武打明星狄龍、傅聲、爾冬陞、劉永與陳觀泰,並且遠赴韓國出外景,改變邵氏一貫片廠作業的唯美陳設,進一步拓廣視野。甚至,「多情劍客斷情刀」還被邵氏選為第一千部紀念作品,凡此種種都可看出邵氏當年是如何以武自豪。

    邵氏的武俠王國曾有過年產三四十部作品,並且由楚原搭配古狄雙龍,便天下無敵的輝煌紀錄,但今年開春以來,邵氏王國卻出現偃兵息武,閉門不談江湖事的蕭瑟景象。

    武俠片的沒落,就像當年盛極一時的西部紅番片一樣,是多產而浮濫之後的大勢所趨,其實武俠片不是不能拍,而是不能再像以往那般因循舊章,不求創新。

    邵氏武俠王國的沒落,主要是依樣畫葫蘆的作品太多。最嚴重的是自從「倚天屠龍記」開始,邵氏便放棄改編名家作品的方式,改由編劇小組雜抄百家,融縮彙編各種奇情怪招,燴成一鍋。

    這種作法雖可省下鉅額版權費,人物、服裝與布景也可通權建變,相互支援,但必然因四不像而貽笑大方。

    「老鷹的劍」是邵氏去年角逐金馬獎的抬轎力作,但是當時誰也沒料到武林盟主邵氏會在拍完「老鷹的劍」後,便退隱江湖。由於市場普遍不景氣,邵氏也不願輕言犧牲,將片子整整雪藏了半年多,日前才決定將「老鷹」解凍,擔任暑假突擊先鋒,希冀再吸引懷念武俠片的觀眾群。

    李百齡執導的「老鷹的劍」,在場面設計上還算用心,但是卻也集合了邵氏晚近武俠片的種種雜燴特徵,看一部「老鷹的劍」,等於重溫了邵氏名片「三少爺的劍」、「圓月彎刀」和「倚天屠龍記」,熱鬧非凡,卻處處似曾相識。

    嚴格說,爾冬陞主演的「老鷹的劍」,還不配側身武林十大高手之林,但在邵氏武俠王國已厭倦江湖,暫停講武的此刻,「老鷹的劍」這部盟主「閉關」前的最後作品,還算有板有眼,有心人可從其中細細咀嚼回味武林滄桑,格外富紀念意義。

    【1985-06-05/聯合報/09版/綜藝】

    回覆刪除